條件越好的家庭,孩子越容易出現感統失調!
在接觸過的感統失調孩子中,發現有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,越是家庭條件好的家庭,他們的孩子越容易出現感統失調,成了一種“富貴病”。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5月份上映的一部電影《海蒂與爺爺》。
電影中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細節,海蒂生活在山上,睡草堆、不穿鞋,天天光著腳跑來跑去、放羊,和她的小伙伴玩耍。
后來,海蒂被賣到城里后,開始學著穿鞋,她還很不習慣,經常偷偷地脫下來,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買她的這戶富裕人家的小姐。
這小姐跟海蒂差不多大,但因為小姐小時候受到了刺激,因此腿腳不好,天天被關在家里,只能坐輪椅。
當海蒂剛來時,就像進了一個精美的籠子一樣,雖然比以前吃得好、住的好,但是很不快樂。每天要被管家逼著學習各種禮儀,不能大聲說話,也不能放肆的跑動。
盡管跟小姐的關系很好,但是因為環境的壓抑,加上想念爺爺,她患病了。這家富貴人家老爺很善良,為了治療海蒂,決定把海蒂送到她爺爺身邊。
回到山里的海蒂,就像脫困的小鳥,她首先做的就是扔掉鞋子。
在她的邀請下,這小姐也來到山上玩耍。在山上,因為輪椅壞了,她不得不跟海蒂一樣赤腳走路,難以置信的是,她竟然重新恢復了行走的能力。
這個情節看著好像不可思議,但是只要學過感統的朋友都知道,這并不是不可能。
這小姐也許本身并沒有多大的毛病,只是長期的富貴生活,被過度保護和不運動導致肌肉萎縮,導致感統失調了。
當她赤腳走路時,豐富的環境刺激了相關神經的發育,從而重新讓她恢復了行走。
看到這里,想必大家也理解為什么我說條件越好的家庭越容易出現感統失調。
條件越好的家庭,對孩子要求越多,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也越多。
想想我們以前的窮社會,做任何事都是親力親為,孩子得到的鍛煉機會就多,神經、肌肉等發育的就更加完善。
現在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孩子從小就嬌生慣養,越有錢了就越舍不得讓他們做事情,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,殊不知這是在害孩子。
孩子7歲前正是感覺統合形成的關鍵期,父母什么都不讓孩子做,還要讓舉止文明、言行得體,喪失的就是孩子感覺統合鍛煉的機會,最終可能導致孩子感統失調。
所以,無論家庭多么富裕,在教育孩子上,千萬不要違背孩子的發育規律。
不要為了可笑的面子,為了高人一等的感覺,覺得只有窮人家的孩子才不干凈、才不穿鞋,不準孩子干這,不準孩子干那,那將來吃虧的肯定是孩子。
- 上一篇:如何在家給寶寶做感統訓練?
- 下一篇:孩子感統失調難糾正?這個黃金訓練期,別錯過!